2025
七月

14

922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八十六集:十二、三世纪教会外的活动(三)十字军东征(3)

1231231

各位走在《朝圣之途》上的听众朋友,你好!

  今天借着节目的播出,我们又在空中相会了。我相信您在过去的一个星期当中,生活在天主的恩宠与祝福中,一定是充满了平安与喜乐。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朝圣之旅。我们仍然走在十字军东征的旅途上,继续来看看十字军东征的林林总总。首先我们来为您分析一些当时的十字军发生的一些难题。在上次的节目后半段,提到人员的缺乏是东方十字军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圣殿武士会,医院武士会的成立暂时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十字军精神丧失,也使得当时的十字军增加了许多的困扰。

  那么,使十字军丧失当初的那股宗教热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您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当中,他们把西方的封建制度也移植到了东方来?在还没有攻下耶路撒冷圣城之前,就已经有贵族为了本身的利益,沿途建立了封建王国,产生了封建的领土与附庸的关系。这种封建制度导致了十字军内部的分裂,分散了十字军力量的集中。彼此之间的残杀往往逼使他们去和临近的回教徒合作,来打击同样是来自西方的十字军。同时,由于生活上的需要,十字军也不得不与当地的回教居民合作,进而就导致了思想上和生活习惯上的逐渐同化,因此降低了初期的那种敌忾同仇的警觉。法兰克的十字军当中,许多士卒又和当地的妇女通婚,更是减少了彼此间的摩擦。

  总而言之,站在彼此共存的立场来说,这也未尝不是很好的现象。但是,站在十字军初创时的那种以武力光复圣地的立场来讲,则是一种对十字军运动极为不利的发展。因为第一次十字军的成功是建立在敌我分明的立场上的。一旦这种立场由动摇而日趋消失之后,十字军战斗的能力就会大受影响。好在这个时候的回教徒也是一盘散沙,如果他们在一个具有野心的领袖之下统一起来,那么十字军是否再能够表现出初期的那种辉煌成就,也就让人十分怀疑了。

  第一次十字军是唯一成功的一次军事行动。以后的十二、十三世纪的十字军,由于种种的因素,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参加十字军的人缺乏了早期的那种纯真的宗教精神。政治和商业的利益支配了他们的策略和行动,使得原本为崇高的宗教运动变成了为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否认,也有不少像是法王路易九世那样的人物。但是,在十字军精神全面变质的气氛之下,他们的努力也没有办法产生出显著的效果了。

  在东方的十字军先后建立的封建王国,所以能够苟延残喘的生存,是因为回教势力的分散,缺乏统一的领导。一旦这种局势有所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就岌岌可危了。因而也就有了第二次十字军的组织。前一次的节目当中,我已经为您谈到了耶路撒冷的国王鲍特温一世在位的时候,他用武力和外交手腕巩固了南部十字军国境的安全。鲍特温二世也继承了他的政策,他是一位有魄力、有野心的国王。对付回教徒固然是他的使命,因此在西元1124年征服了提尔,使雅克和漆东的海防可以连成一气。但是扩展他封建王军的权利,也是他的政策,造成了艾迪莎、安提约基雅和迪丽波里的三位封侯的大为不满,他们非常不甘心臣服于他。除了他们三位封侯之外,连耶路撒冷城内的其他贵族也不甘心领主的权力扩张而危及到自己。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十字军统治阶级彼此之间不断的纷争,当然,这对敌人回教徒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正当此时,回教徒中出现了一位强人桑奇。他统一北部回教诸国,然后进攻十字军,1144年攻下了艾迪沙城。消息传回西方之后,引起了西方的震惊和恐惧,引起了第二度的十字热潮。

  宣传这次十字最出力的是圣伯尔纳德。他的计划是组织一个比第一次十字军更为庞大的军队。可是西方虽然因为艾迪莎城的陷落而大起恐慌,但是一般的平民和贵族的反应却并不如第一次的时候那么热烈。只有法王路易七世和日耳曼国王孔拉德三世率军队响应。原本获回艾迪莎应该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但是路易七世和孔拉德三世与当地十字军会商之后,主张避重就轻,却决定去攻占大马士革。在政治上,这是一个极为不幸的决定,因为大马士革是耶路撒冷国王鲍特温的盟友。在道义上和策略上,都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十字军的敌人。

  可是鲍特温只一心要急于扩张自己的疆土,也就敌友不分的向大马士革前进。这场大马士革包围战,真可以说是战争史上最没有组织、最没有价值的战争了。结果呢?当然是无功而退了。如果要说第二次十字军有任何的结果,那就只能说十字军的威信从此荡然无存。不仅敌人不再恐惧西方的武力,连盟友也开始动摇而产生了离心。此外,希腊人和西方的仇恨猜忌也因为这次十字军的东征而更加严重了。

  从第二次十字军到第三次十字军,这段时间最显著的事实是回教叙利亚在努瑞丁和萨拉丁的领导下不断的统一和扩张,耶路撒冷王国不断的被蚕食。耶路撒冷城又被回教的萨拉丁围攻,而在1187年沦陷了,这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西元1187年的萨拉丁已经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当时的耶路撒冷的十字军竟然选择了在盛暑的7月北行沙漠地带,去和萨拉丁交战于加里利亚海西岸的黑丁。萨拉丁是以逸待劳,但是十字军却是缺乏饮水而大败,阵亡者不计其数,大部分又将要被掳。黑丁之意,消耗了十字军的精华,其他的城市也因为疏于防范而相继沦陷。萨拉丁终于率领着回教军队围攻耶路撒冷城。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战斗,耶罗撒冷终于在1187年的10月初竖起白旗向回教徒投降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战果和成就,到这个时候已经是荡然无存。

  耶路撒冷失陷的消息传到西方之后,掀起了从军的热潮,已经远比40年前艾迪莎城的沦陷要来得高。西方的每一座教堂举行祈祷,以表示他们对死难者的追悼。而罗马教宗又号召十字军东征,为能够再去光复耶路撒冷圣城。在这次响应的有英王亨利二世和他的儿子理查、法王菲利普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列第一等。这是十字军运动当中声势最大的一次。同时,为了声援这次的十字军,西方欧洲发起了全面的捐款运动。罗马教宗下令,教士们必须要捐付特别税。而英王亨利二世首先倡导了有名的萨拉丁十一税,法王也在不久之后跟进,制定了同样的税制。这一点对日后西欧各国家的赋税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封建个人的经济援助演变到人民缴纳赋税的义务,萨拉丁十一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列点。

  诸王之中,第一个启程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89年,他率军东行到了小亚细亚,不幸在渡过沙来佛河的时候遭到没顶而死亡。大军失去领袖之后,除了少数继续前行到了巴勒斯坦,大部分都回到日耳曼去了。英国的理查和法王菲利普的军队在1190年集结于西西里的墨西拿港,目的在解救包围雅克的十字军。雅克的围攻长达21个月。原本可以速战速决的,但是英法两军彼此之间敌视,使得军事行动不能够互相配合,因而拖长了时效,最后是雅克城内长期缺粮缺水而不得不降。法王菲利普把军权移交给勃根蒂公爵之后,就带着少数的随从回了法国。英王理查则留在东方,为第三次十字军留下了多彩多姿的传奇。

  第三次十字军之所以会脍炙人口,是因为双方的领袖都是戏剧性的英雄人物。英雄惜英雄,萨拉丁和有狮心王之称的理查虽然相对为敌,但是都有互相敬重的君子之风。两个人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当理查在雅克生病的时候,萨拉丁却曾经打发侍者赠送药物和补品,一时之间传为佳话。理查留驻巴勒斯坦,南征北讨有一年之久。1192年,双方签订了合约,依照合约,基督徒可以自由的来去耶路撒冷从事朝圣的活动。雅法、凯撒、阿苏尔、卡法这4座城则归还给十字军。虽然这仅仅只是3年的合约,而且在合约期满之后,战争又重新开始,但是十字军在东方至少有3年的全面和平。而且,这是理查一个人立下的功绩。由于他勇敢善战,置生死于度外,因此理查在历史上也获得了狮心王的美称。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那就是条顿武士会。在围攻雅克城的时候,有一些日耳曼骑士把船只整修改装成医院,照顾十字军的伤患。后来,条顿武士会议迁回欧洲,成了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向东开疆拓土的主要力量,征服了波罗的海的北日耳曼地区。

  就罗马教宗的观点来讲,第三次十字军是失败的。因为虽然收复了地中海沿岸的几座城,而耶路撒冷却仍然在回教徒的手中。因此,当教宗依诺森三世在1198年即位之后,立刻又发动了新的十字军。不过,西方的帝王们没有一个肯领军亲征。到了1201年,几位强大的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领主接受了教宗的号召,决定组织十字军,公推香槟的伯爵,帝伯为领袖。为了避免过去十字军在运输和补给上遭到的困难,他们和威尼斯的商人讨论合作的计划。我们知道,自从十字军的运动开始100多年以来,意大利的各个城邦,像是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邦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他们支持十字军,虽然也带有宗教的热忱,但是经济的目的却更是日益的明显,最后甚至于取代了宗教的目的。

  这第4次的十字军就是最好的证明。威尼斯商人和十字军的代表会商的结果是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条约,威尼斯商人提供十字军人马所需要的粮草、船只和相当数量的兵马。十字军则付给相当数额的经费。可是,当1202年十字军先后袭击威尼斯的时候,人马的数目并不如预计的那么多,使得威尼斯当局面临了一个无人付账的难题。除非能够解决这个难题,这次的十字军似乎只有解散之途了。最后,威尼斯的商人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改变了十字军去收复耶路撒冷的原意。

  那么,到底威尼斯商人安的是什么心,打的又是什么样的算盘呢?事情是这样的。在亚得里亚海的东岸,有一座名叫匝拉的由基督徒建立的商业城邦,一直是威尼斯商人的劲敌。为了垄断这个地区的商业,威尼斯急于要消灭匝拉城带来的竞争。因此,威尼斯建议十字军先去攻占匝拉,作为偿债的代表。十字军统领不顾教宗跟部分将领的反对,很不得已的接受了威尼斯商人所开出来的丧尽天良的条件。十字军围攻匝拉城,在没有任何防备之下,匝拉城竟然是陷入了威尼斯敌人之手。

  当教宗依诺森三世获悉扎拉城被十字军攻下,然后陷入威尼斯商人的手中,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将参与骑士的人开除教籍。十字军向教宗表示了忏悔,获得了教宗的赦免。威尼斯商人则一直不肯认错,仍然无法恢复教籍。

  听众朋友,今天十字军的第4次东征,我们就暂时先说到这儿。我相信您跟我一样,在内心深处感触不少吧?十字军以武力东征,原本是要收复圣地和耶路撒冷圣城的,要保护去朝圣的教友们的。这样出于宗教热忱的正义之师,到后来竟然变质了,成了商人唯利是图的工具了。好在教会是天主所立,是靠着信仰而延续到今天的。在节目结束之前,愿天主和喜乐与我们同在,我们下星期同一时间空中再会。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